第10章

    刘巧巧和田丽不好意思的开口喊人,挣扎着想要下地被李梅制止。</p>

    “你们俩别动了,我就是来给你们送药的,现在看来还挺严重的,你们忍忍啊,我回家给你们烧点开水过来擦擦。”</p>

    说着就把手里瓷瓶放下转身离开。</p>

    边走心里边啧啧出声,可怜见的,这俩丫头估计都没她家小妮儿年纪大,哎~</p>

    李梅再过来时,不仅拎着一热水壶开水,还拿了两个杂粮饼和蒸红薯。</p>

    “饿了吧?家里现成的就这些,将就垫垫肚子。”</p>

    刘巧巧和田丽没想到人家会对她们这么好,一时没忍住眼泪又开始哗啦啦的流。</p>

    这还没开始呢,日子就这么难熬,想想以后更是格外委屈和悲伤。</p>

    知道下乡苦,没想会这么难受。</p>

    李梅叹口气也没劝,哭一哭对身体反而有好处。</p>

    只手里活没停,从二人行李中拿出瓷盆涮涮,然后倒了些开水晾着。</p>

    刘巧巧二人见婶子忙个不停,哪里还好意思继续哭。</p>

    擦擦眼泪接过瓷盆道谢。</p>

    将二人彻底安顿好,李梅才离开,并顺手给她们关好门。</p>

    肚子饱了,伤口也敷了药,刘巧巧和田丽很快睡了过去,实在是太累了。</p>

    男知青那边情况就好很多,累是真的累,可脚磨的起水泡的却没有。</p>

    一栋相对比较大的房子,三间房大通铺就搞定九人。</p>

    居住环境如此恶劣是他们没想到的。</p>

    可一切没有退路可言,再困难也要克服。</p>

    人一多就需要规矩,没顾得上休息,几人便围坐一起开了第一个知青院大会。</p>

    九人里年纪最大的李伟,暂且做了领头人,由他统一安排众人的生活和后勤。</p>

    大队长说了,他们刚来给了两天准备时间。</p>

    所以必须快速做好准备。</p>

    同是知青,可每人家境却大不一样,沈梨月的事还是有人看在眼里的。</p>

    再对比眼下生活环境,心思活络的已经开始打小九九。</p>

    他们是响应国家号召来支援建设的,可不是过来硬吃苦的。</p>

    所以休息最后一天下午,男知青这边就有两位来自同一地方的男同志离队。</p>

    仅仅一天的生活,就能看出彼此间差异巨大。</p>

    无论是生活习惯和思维模式都很不一样。</p>

    为了避免麻烦,这两位知青直接选择自掏腰包从村民家租房子居住。</p>

    这属于个人自由选择,即使心里酸溜溜的,却无法指责别人。</p>

    张振民大队长听闻此事仅仅问了两句,也没多做干涉,只交代不能闹事。</p>

    沈梨月一觉醒来天都暗了,吓得她一骨碌爬起来。</p>

    一时竟有些懵,有种不知身在何处的茫然感。</p>

    还是脚底传来的疼痛感让她渐渐回神,靠着炕壁发了会呆,又低头看看脚底伤口。</p>

    没想到药粉威力这么强,好像伤口上已经结了一层薄薄的痂。</p>

    收拾好心情,想下炕,可黑漆漆的地面上光溜溜。</p>

    她的鞋子不见了。</p>

    这是怎么回事?</p>

    “妈,我们回来了。”</p>

    “嘘,小点声。”</p>

    “噢噢,忘了忘了,月月还没醒?”</p>

    “应该快了,你们快去洗洗,我进去看看。”</p>

    是老太太和便宜舅妈的声音。</p>

    接着便听到有人推门走了进来。</p>

    沈梨月赶紧出声,“外婆?”</p>

    “哎!是我,睡醒了?你等等啊,我给你拿鞋。”</p>

    老太太再进来时,手里拍打着烤干的解放鞋。</p>

    沈梨月此刻也明白过来,定是人家帮着将鞋子洗了。</p>

    老太太进来放下鞋子,又递给她两块纱布带子,叮嘱她小心将伤口保护好。</p>

    沈梨月听话一一照做。</p>

    下地后小心用脚后跟着力,伤口也没那么疼了。</p>

    “慢点,我带你去看看你的屋。”</p>

    老太太指了指外面,沈梨月点头跟在她身后。</p>

    一出堂屋,就看到马春花和张振峰在井台边清洗手脚。</p>

    “大舅,舅妈。”</p>

    “哎,脚好点没有?”马春花拿着毛巾边擦着脖子,边走了过来。</p>

    沈梨月忙点头,“好多了,都不怎么疼了。”</p>

    马春花听了哈哈笑,“你就挑好的说,那又不是神药。”</p>

    沈梨月笑着肯定,“真的好多了,这药粉真管用。”</p>

    老太太已经将院子西屋一间屋子打开,站在门口笑看着行动缓慢的沈梨月。</p>

    他们家人少,可房间却不少,似是想起什么,老太太眼睛瞥了眼隔壁,眼底满是不愉。</p>

    沈梨月看着以后自己居住的房间,有些惊讶的看着老太太和马春花。</p>

    “这也太好了吧?”</p>

    麻雀虽小五脏俱全,收拾的清爽干净。</p>

    马春花呵呵笑,“你也太好满足了,这个房间没有盘炕,到了冬天你就和家里老太太睡一起,这里没法睡,太冷了。”</p>

    沈梨月听后点着头,这家人给予她的温暖,让她心里起了愧疚。</p>

    简单一顿晚饭后,沈梨月出声:</p>

    “奶奶,叔叔阿姨对不起,我要坦白一件事。”</p>

    听到沈梨月改了口,三人相视一眼,眼中没有诧异只有平静。</p>

    马春花笑着伸手拉拉沈梨月麻花辫,神情平静的看着她:</p>

    “丫头,你要说的事我们都明白,所以你也不用觉得骗了我们,你就是我的外甥女,安心住下。”</p>

    这下轮到沈梨月说不出话了,她还以为对方完全不知道呢。</p>

    老太太也是笑呵呵的看着她,神情温和慈祥:</p>

    “一个女娃出门在外很不容易,既然咱们有缘,我是挺喜欢你喊我一声外婆的,我们家实在没有女孩缘,生的都是臭小子。”</p>

    “可不是嘛,不过以后咱家这不是也有小闺女了?”马春花满眼喜爱的看着沈梨月。</p>

    人和人相处也是需要眼缘的。</p>

    在沈梨月没来前,张家人也挺忐忑的。</p>

    不知道这位女知青品性如何?</p>

    也不知道她好不好相处。</p>

    可第一次见面,马春花在三人中一眼就相中沈梨月,她觉得这就应该是那个人。</p>

    “丫头,这就是缘分,安心住下。”</p>

    最后一家之主张振峰最后定音。</p>

    “我就一个儿子,叫张俊杰,和他媳妇儿常年住在部队,生了跟没生一样。”说到这,马春花语气中带着点点不满。</p>

    儿媳看不起他们是泥腿子,奈何儿子自己喜欢。</p>

    婚后更是出现各种状况,导致每年只是收到东西却不见人。</p>

    就是生了娃娃也没喊她这个婆婆过去照看。</p>

    现在小孙孙都三岁了,只看到照片从未见过人。</p>

    罢了,这都是命。</p>

上一页 加入书签 目录 投票推荐

温馨提示:按 回车[Enter]键 返回书目,按 ←键 返回上一页, 按 →键 进入下一页,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。章节错误?点此举报